“教育改革创新”、“两基”工作、“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督导工作”、“群体工作”、“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等工作先后跻身全国先进,2012年省教育督导评估考核优秀等次,学前三年教育省先进县市,高中教育质量评价连续24年雄居岳阳市前列,这是怎样的一个蝶变和飞跃?
“校长论坛”、“汨罗最美教师”、优秀家长“十百千”工程、“五四三两一”课改战略、“教育内涵发展”、“学校精细化管理”、艺术节、青少年科技创新精彩纷呈,凸显实效,这是怎样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谁持彩练当空舞,春风化雨百年虹。汨罗,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和65万人口的千年古郡,“教育强市”宛如一首澎湃的歌。
教育优先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汨罗市委、政府高瞻远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强化教育发展措施,抓实控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入学,抓好均衡,让每一学生学有所教。
所谓教育公平,就是要让每一个年龄段、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应该受教育的人都依法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抓实学前教育。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幼儿园建设,实施幼儿园等级评估,整体提升办园质量,形成了“城区有示范性幼儿园,乡镇有中心幼儿园,村村有幼儿园”格局。
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控流网络。实行严格的学籍管理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建好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推行“领育制”,开展“代理妈妈”活动;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难问题;完善救助机制,确保每一个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上学;普高招生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分类划片的原则,职业教育注重让每个学生都能走上适合自身成长的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近年来,汨罗市高中入学率始终保持95%以上,普高、职高巩固率分别保持98%、95%以上。
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该市大力改造薄弱学校,下发了《关于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15所薄弱学校,制订了改造薄弱学校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推进实事工程,今年,吕忠民希望小学、城关中学、丛羊小学等44所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共投入3482多万元,全市新装备了30间标准实验室和197间“班班通”,实事项目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日益齐全,整个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全力推进支教制度,近5年来,新招录的教师,全都安排到了师资紧缺的农村中小学校;坚持城区学校的支教制度和乡镇支教制度,在去年198名初中教师支教的基础上,今年又有200名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
环境至上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
学校,是学生起飞的跑道,是学生淬火的熔炉,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海洋,是学生攀登高峰的阶梯。
“没有好的发展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教育工作亦然。环境育人,如春风于万物,润泽无声。”对此,汨罗教育人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建设秀美校园。汨罗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教育强市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长。近五年来,全市共建设106所合格学校,2所农村初中新建了体育馆。如今,全市校园环境空间不断优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建设文明校园。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求》和《文明学校十条标准》,力争做到“面面墙壁能说话,花草树木也育人”,为学生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各校积极开展“书香洋溢校园,经典浸润心灵”活动,让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与学校主题活动、德育实践、校本课程、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师生共同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文化氛围浓厚,学习蔚然成风。
建设平安校园。各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划分安全责任区,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食品安全监管和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专项治理;强化校车管理,安排专人、专款、专车,定期下校督查;为全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严把安全教育关、门卫防范关、上下学迎送关、校园管控关和应急处理关。
在大力创优教育硬环境的同时,汨罗还积极推进高效管理、科学管理,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严格规范教学教学管理,坚持科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强化了结果运用,坚持督学与督政并举,实现了“接待”规格明显提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乡镇财政的教育投入日益增加3个明显提高,让秀美、平安、文明之风吹拂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启迪的是智慧,陶冶的是情操,净化的是心灵,近年来,汨罗全市共创建省安全文明校园6个、岳阳市安全文明校园25个,一个个文明、高雅、安全、阳光的校园遍布罗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