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

当前位置:教育 > 中小学 > >正文

中学考试"放水"留后遗症 大学体测成难迈高门槛

2013-12-08 10:11: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

        饱受肥胖困扰的普李瑊瑊希望取消体测,“像我这样,即使热爱运动,可有些体测项目就是过不了,有什么办法?”

        懒惰和没时间成为缺乏运动主因

        “你平时运动吗?”“我在‘瓦罗兰大陆(注:一款时兴的网络游戏中的地名)’运动”,上海海洋大学的赵靖提到自己唯一的“运动”时哈哈大笑,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体测分数是多少。

        闲暇时间,赵靖和他的室友都玩《英雄联盟》,在游戏里他们冲锋陷阵,无所不能,个个都是八块腹肌的勇士,但是现实生活里,他已经很久没有运动了。

        中山大学大二学生张子阳进入大学后,连续两次体测都是“险过”60分及格线,这还归功于他的优势项目“身高体重”和“全班满分”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

        作为学生会学术部的副部长,张子阳难有闲下来的时候,开学迎新还因劳累过度患上了“荨麻疹”。他同时参加了3个社团,常因社团工作忙而凌晨3点才睡觉。锻炼身体的计划自然只能停留在他的脑海里。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近52%的学生每周锻炼时间不足两个半小时,且仅有5%的学生能坚持平均每天锻炼1小时。

        在“学生们平时不进行身体锻炼的原因”中,“懒惰”和“时间安排不合理”分别占到45.77%和41.54%。

        体育锻炼仅靠应试维持远不够

        当被问及体测是否重要时,也有一部分受访学生认为“很重要”,但理由却是体测成绩与评奖评优、升学毕业挂钩。

        来自浙江的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何律衡,其初中到高中的升学考试均包含体育考试,且标准严格。为了保证升学率,学校每天组织两次锻炼,监督学生针对弱项进行强化训练。在高强度的突击后,她的中考体育获得了满分。

        然而,进入高中以后,体育成绩和高考无关,学生们也变得无所谓起来,上体育课时,“大家都是用散步乘凉打发时间”。

        对于何律衡来说,高中是一个体育锻炼的“空当期”。几年懒散下来,她的生活中完全没有体育锻炼的概念。大学入学后,她参加了两次体测,都只能勉强及格。仅800米跑一项,她就跑得比初中时慢了近1分钟。

        “我比3年前胖了近40斤”,长期缺乏锻炼的何律衡体重暴增,现在爬三层楼梯就气喘吁吁。前几天她刚刚参加了大学里的第三次体测,她预感自己这次的成绩“比前两次还要低”。

        面对体测成绩与奖学金挂钩的政策,综合成绩全班第三的何律衡也想提高自己的体测成绩,但这个多年疏于锻炼,体重大增的大三女生已经“绝望”了,“我觉得自己永远也过不了”。

        近年来,各省市都逐步将体育考核列入了中考考查项目。2008年,贵州省贵阳市将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在满分50分的考试中包含了过程管理评价和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3项目标效果测试。

        有了“中考”这个强有力的后盾,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似乎“颇受重视”。

        “初三的学生除每周3次体育课外,每天还安排了45分钟的课外活动。”贵阳市第三中学体育组张老师说,“每天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很有必要。”在他看来,目前体育的重要性还是体现在中考升学率上,“我们的学生在中考体育中平均成绩能高出全市成绩近2分。”

        张老师说,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业压力增大,很多学校会让学生轻松拿到体育“合格证”,这几年的放松,自然很难让学生保持锻炼的习惯,大学体育测试成绩差也就不意外了。

        中国传媒大学要求体测成绩与学位证书和评奖评优联系起来。但遗憾的是,每年都有学生因4年平均体测成绩不达标而不能毕业,由于体测成绩不能评奖评优的学生更是数不数胜。

        面对学生逐年下降的体测成绩,中国传媒大学体育教学部副主任王志刚很是担忧,“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蔡华丽诸葛亚寒卢禹弛刘宇琪

标签:

新闻排行

推荐新闻

就近入学各校不得“掐尖” 持续深化违规招生治理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中小学招生...

图说湖湘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 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10家鞋企中有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处于增长状态 鞋企表现有喜有忧
29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同比增长28.93% 科创板中报业绩有望继续领跑
沪深A股震荡走低 保险、农业板块逆市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