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爱心的道路
在该院康复中心,患儿所走过的康复之路,是一条用爱心铺就的不寻常的道路。
“没有治疗效果就等于浪费孩子的生命。”11月21日,中心副主任谭伟在接受采访时的话语让记者感动:“一个患病孩子拖垮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为了能让患儿今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融入社会,就需一个漫长的治疗训练过程,这个过程对病儿来说,就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努力。孩子们太可怜了,和他们朝夕相处,我们从内心里把他们当亲人看,当自己的子女看。把治疗效果作为我们服务质量的量化标准,激励孩子们顽强与病魔抗争,对孩子们每一次最艰难的训练,都给予最热忱的笑脸,最真诚的鼓励,而孩子们每一次细小的进步,也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最大慰籍。”
特教老师冯英在给脑瘫患儿上课
对脑瘫患儿,中心每天安排的训练课目有:两小时运动训练,一小时智力及语言训练,一小时的肌肉按摩,三小时的引导式教育,并安排有针灸治疗、经络导平治疗。对孤独症患儿,每天进行个别训练、集体训练、游戏训练和感统训练。一个阶段结束了,对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预期目标。
脑瘫患儿毛子宣、刘思伶、尹丽媛、庹耀元在做脑循环
针灸是治疗脑瘫患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针灸可增强缺血缺氧损伤大脑组织、神经因子的表达,促进脑电活动与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达到恢复损伤脑细胞的功能。针灸治疗还可以激活脑内其它细胞的代偿功能,通过针刺与脑有关的穴位,促进病灶区脑组织的侧枝循环形成,血管扩张和解除痉挛,同时能够激活处于抑制状态的脑细胞,有助疾病康复。针刺头皮穴位也可加快大脑部分动脉的血流速度,使血管紧张度降低,供血率提高,增强脑部位的供血供氧。而大部分患儿害怕扎针,拒绝扎针,杰杰(化名)就是其中一个。5年前,杰杰的母亲难产,杰杰出生6个月时头还立不稳,到省儿童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脑瘫。从此,爷爷奶奶放下农活陪杰杰进行康复治疗,父母则到广州打工。5年里,杰杰先后到上海荣军医院、省儿童医院、省湘雅医院进行治疗,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治疗费用超过30万元,家里只剩下破旧的平房,还欠了亲戚很多钱。杰杰是由桃源县残联选派进中心的,杰杰一家的遭遇令针灸师曾宪春心酸痛楚。在为杰杰扎针时,曾宪春一脸笑容,热情鼓励:“杰杰是个乖孩子。”“杰杰是个男子汉,男子汉是最勇敢的,扎针从来都不会哭,对不对?”“看,不痛吧,就像蚂蚁轻轻咬了一下。”在曾宪春的鼓励、表场下,杰杰的头上第一次扎上了20多根银针。曾宪春为孩子扎针,总是笑脸鼓励。她的身上随时装着糖块、饼干,对听话的孩子进行奖励。中心创办之初,只有一个针灸师,而患儿却有60多人,一般给孩子扎针一个疗程是20来天,休息一周后开始下一个疗程,有时忙得连中午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而60多个患儿中,有20多个属于全托,需要医生护士照顾,她将9岁的儿子丢给爷爷奶奶。过度劳累,曾宪春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出院后,医生让她休息半年。可她放心不下患儿,又到中心拿起银针。她以慈母一样的爱亲近患儿,也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亲切地叫她“曾妈妈”、“妈妈”、“亲亲妈妈”,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亲切地呼唤,曾宪春觉得她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中心的医务人员这样说也这样做。有时胜于对待自己的孩子。中心副主任易著英负责内勤,主抓内勤等工作。她在对家长培训时,让家长不要轻言放弃,不要冷淡孩子,要多花时间和精力亲近孩子,让孩子多感受温暖和爱心。中心刚创立三个月,就赶上明明(化名)和洁洁(化名)5岁生日,6月10日,在易著英的倡仪下,中心特意为两个孩子举办生日庆祝会,大家齐唱生日歌,一起吹蜡烛,场面温馨动人。此后,在中心为在训练期间过生日的孩子举办生日庆祝会,作为传递爱心的一种形式延续至今。易著英很忙,当针灸师忙不过来时,她帮针灸师,护理忙不过来,她帮助护理。她的丈夫是医院外科医生,两口子都忙,就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妈妈家,一放就是三年,有段时间,两口子近3个月没在家生火做饭,家里的锅都生了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