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送来晨曦,国旗召唤黎明。临湘一中,求知的乐园,慈爱的母亲;莘莘学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生命是冉冉升起的朝日。
着眼一流教学质量,致力培育拨尖人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临湘一中《教师管理条例》开章明义:“强调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培育时代新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临湘一中不断探索,成效显著。
学校始终按照德育首位的工作要求把德育教育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活动,成立文娱部、纪律部、文岗部、生活部、食管会、爱心社、青年志愿者等组织,通过公开竞选的形式产生负责人,“三自”教育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公共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2010年,先后有20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在显著版面和黄金时段宣称报道了临湘一中学生毕明哲的感人事迹,“临湘一中毕明哲”成了全国教育系统道德建设的一张名片。
学校一直强调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为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该校成立了数理化生及英语奥赛兴趣小组,成立了文学社、爱心社、文岗部等许多校园社团,并派优秀老师进行辅导,这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临湘一中不断加强体育专业、美术专业、音乐专业的教学及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教学。近年来,学校一方面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学生活动环境大为改善。另一方面加强小专业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教学教研,小专业的教学取得显著成绩。学校音乐专业生参加第一届全国农民艺术节,在中央电视台与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同台演出。在张家界举行的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第七届田径运动会上,临湘一中获总分第二名、金牌总数第一名。
在湖南省“三独”比赛中,有35人次获得一二等奖。校体育代表队参加全国、省、市中田赛和中运会及传统校比赛共夺得金牌266块,银牌88块,铜牌96块,17次打破省体育传统校纪录。音体美专业录取人数更是直线上升,学校累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600多名音美体特长生。匡哲同学的小制作——“多功能太阳帽”获国家专利。学校真正实现了“家长送我一棵树苗,我还家长一根栋梁”的庄严承诺。
征途漫漫,历史悠悠。一中迎来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黄金岁月。在无涯的学海中,一中这艘基础教育的先遣舰正乘风破浪远行。
临湘一中,一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名校;一所藏龙卧虎,前程似锦的基础教育学府。
一中地处五尖山下,长安河畔,承载着湖湘文化的底蕴,渗透着忧乐文化的精髓。校园钟声,千秋昂扬,今天的临湘市一中,早已洗尽了风尘烙下的斑斑铅华,迎来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黄金岁月。
临湘一中是一所择优面只有20多万人口的岳阳市属重点中学,在教育市场逐步开放,教学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学校直面现实,立足长远。尽管办学经费十分有限,仍不断扩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营造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环境。近几年来,为了给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临湘一中先后投资1800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主控室、音乐练功房、电脑室和绘画室,建成了校园网,还有高标准的塑胶田径场,能容纳3200人同进就餐的新食堂和可容纳2400名学生住宿的全省一流的学生公寓。经过不懈努力,临湘一中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已初具规模。
常言道,优美环境能教化人。临湘一中把环境建设当作重要环节来抓,这里一年四季鲜花含笑,绿树成荫,真正是春有桃花绽放,夏有松柏吐翠,秋有金桂飘香,冬有红梅斗雪,虽然地处闹市,却实为教育之圣殿,求学之宝地。校园里的宣传栏、黑板报、阅报亭排列有序,营造成出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学校还非常关心有困难的学生,对特困生一是减免部分学杂费,使其安心学习;二是组织师生捐款以缓解其生活之急难,李曙东校长多次带头捐款,扶助贫困学生,学校每年都捐款6万余元,帮助许多贫困学生解决了实际困难。学校始终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采取一切措施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一心一意工作学习,这一经验被《岳阳晚报》推介。
临湘一中这所百年名校正是以其高尚的文化品位,深厚的历史底蕴,务实的改革精神和真诚的人文关怀,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学校成为广大师生衷心向往的学校。
87年栉风沐雨,87年薪火传承,87年佳绩迭起。八秩春秋打造了敦实基础必将筑起高楼万丈,四方俊彦沉淀厚重的底蕴必将育出桃李芬芳。
卓立潮头唱大风,美好明天更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