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因素。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也不可或缺,这些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调节自身的状态全神贯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因素。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学习经历,就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提出以下四种方式。
1.轻松的课堂氛围数学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候因为难度太大容易让学生觉得难以攻破而渐渐丧失了信心,因而在课堂上若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进行各种训练,只会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首先老师应该予以关注和包容,不要用苛刻的语气责备甚至是讥笑学生,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
如何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需要老师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在接受知识方面出现阻碍时,即时的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这样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将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在的动力,积极的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难题。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学生也可以养成有问题就请教的好习惯,不用担心被人笑话,也不会因为不懂装懂而让问题越积越深影响之后的学习,同时这样一个模式下不仅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会带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很容易感染到身边的同学,这样多数情况是建立的良好氛围被打破,此时应该发挥老师的主动作用,通过语言或动作进行调节,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或者是一个关心的眼神亦或是一个无声的手势都可能将学生的思绪重新集中在课堂上。
2.让学生当自己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渴望自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外,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加深学习兴趣,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此时老师则处在一个辅助的角度,针对讨论的问题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促发学科热情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检验自己教学内容以及教课方式是否与学生的发展特点相适应,真正的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在自主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有时一题可能不止一种解法,不同学生的不同解法的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满足其渴望表现的需求,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知识的灵活性,更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灵活的运用所学的内容。这种经验也会自发的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
3、调整学习方法数学本身的难度不容忽视,有时候并不是投入的时间不多精力不够,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收获中成长,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避免信心不足而感到枯燥,对学习望而却步。
学习数学不应依靠在题海中的遨游,而是要掌握规律,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若老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指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规律,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的特点,通过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积极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
4.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新鲜有趣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兴趣,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加课堂的新颖性,老师可以有效地的利用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多方面去接受刺激,视听结合,感从身受。另外可以展现出一些学生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愿意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去探寻神秘的数学。
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抽象,神秘不可测,反而就是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可以通过学习运用所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真实问题从而产生成就感,也会进一步的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这种在课堂上的深刻感受也会延续到课后的学习中。
◆◆◆石门县第一中学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