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湾巷柳建球摄
颜髯樵发现恩师冯生跪在轿前,立即下轿跪下扶起恩师,请他上轿坐到自己的官轿内,由他为恩师在前面引路开道。冯生坚决不肯上轿,说:“这是朝廷给你的荣誉,我怎么敢当,我怎么敢当!”髯樵见恩师如此拒绝,心中惊叹不已,急忙命旗牌官牵两匹马过来,两人各骑一匹并马而行,来到官署。此时,厅堂上已经张灯结彩,大摆筵席,奏起了音乐。髯樵跪着向冯生敬酒,为他庆寿。筵席间冯生偶然说起岳州知府为官清廉,去世后家中境况萧条,家中已近断粮断炊,髯樵说:“我已奏明了朝廷,并于本月寄了五千两银子去,聊作安抚。
晚上,冯生来到琴师,只见床帐卧具十分华丽,大多是没有见过的。冯生早晨起来寻自己穿来的衣服,都已找不到了,全被暗中调换成新衣,都是锦绣绸衣。而且很合身。他叫唤跟来的那位佃农,则见他也不知在什么时候更换了衣帽鞋袜,变得焕然一新,就问他:“身上穿的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说:“都是督学赏赐的。”冯生又问:“包裹放在哪里了?”回答说:“已藏在别的房间了。”来伺候洗漱打扫的仆人都非常聪明伶俐,鉴貌辨色,善解人意,一点也不像自己同来的佃农那般犟头倔脑。住了不到2个月,冯生家中来信说:
已收到从湖北寄来的五千两银子,可以不再忧贫了。家中大小平安,请不要挂念。
又过了2年,髯樵已给冯家寄了上万两银子。这年秋天,颜母在髯樵任所病故。髯樵回到故乡守孝。这时冯生也想回乡,髯樵又送了一大笔钱给冯生回归。髯樵三年守丧期满,进京被授为陕西省巡抚,又将恩师冯生接来官署,对他很恭敬,就像对待父亲似的。
冯生在髯樵那里住了2年,一次对髯樵说:“我年纪已老了,在你这儿吃闲饭,心里惭愧得很,请就此与你告别。让我老死于故乡,不再在此陕西地方呆下去了。”髯樵留着泪再三挽留他,但冯生坚决要走,髯樵只得为他设宴饯行。旌旗蔽天,鼓奏乐声震动天地,一直送到百里之外,这才洒泪分别。
冯生回到家乡,见自己的住所,厅堂房屋都是雕梁画栋,层层迭迭,曲折幽深。屋后有小园林,池沼亭台,花草泉石,非常精美雅致,匾额上题着“倦飞园”三字。房内有十名美丽的女子,也不知道她们是哪里来的。就问妻子,妻子这才说:“从你走后,常常有管家们送来钱财,湖南赵巡抚还派民工帮我们修了这个大庭院,说是受了陕西巡抚的委托。两个儿子都已成名,各自娶妻生子,购买了田产,成了富翁,你以后可以再不要出远门,在此悠闲地过日子了。”俩老夫妻都活到九十几岁,至今从冯家湾巷那些被挂牌为近现代文物保护的遗址中。还可看到当年的盛况,有些老人还能记得园中亭子上冯生自作的一副对联:
拓地不多些,看一角危城,几湾流水,数点遥山,也算烟云开画本;
及时行乐耳,种石边丛篠,窗外幽兰,篱根短菊,且宜风雨续《离骚》。
髯樵写的一联是:
老眼无花,卓荦能观天下士;
闲情似水,归来且作地行仙。
据老一辈人说:冯生家的景观,庭院成了长沙观赏地一绝,冯生也从不将庭院关闭,而是敞开任人欣赏,此地也就被人称作冯家湾巷了。曾继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