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噩耗传来,我们最尊敬的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南怀瑾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文史哲、儒释道造诣俱深,修为仁厚,德高望重,堪称一代宗师,世人尊为“南老、南师”。这些天来,各界对于南老的追思悼念之词绵绵不绝,我想以一种另外的方式,写篇短文,来纪念心中的大师南老先生。
南先生一生潜心治学,学究天人,却极为谦逊淳和,谦谦君子之态,令人无不敬仰。他倾其毕生所学所悟所修,广为传道授业解惑,却从不以大师自居,自认为“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其著作等身,却谦称都是混饭吃的,真正的著作还未开始写;其讲学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寓教于乐,谈笑风生,却总是说战战兢兢,不知所云。其实,读南先生的书,真是轻松惬意,如沐春风,大开眼界,大振精神,令人手不释卷,不思餐饮。
我是南先生的忠实粉丝,却不敢妄称学生。能做他的学生,那是一种极高的荣幸,极大的福分。但我写文章的风格,确是受他老人家的影响,喜欢“信天游”,信手涂鸦,天马行空,游龙戏凤,追求好看好玩好吃,追求“色香味”俱全,不喜欢搞得太严肃,装腔作势,一本正经。南先生的著作声名远播,影响力加诸于海内外,大概也与他的风格有关,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却轻松自然,全然没有学究之态,真情真性真学问,此乃真大师也!
据我所知,大凡大师,都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没有那么多的藩篱,好似超级女声,想说就说,想唱就唱,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唱,就怎么唱。读南先生的讲演录,看起来好像没有章法,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天马行空,但其实气韵贯穿其中,万变不离其宗。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写文章,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信手拈来,信马由缰,不受拘束,大凡大家,大抵如此。当然,他的底蕴和底气摆在那,不怕人家误会杂乱无章。所以毛主席说:只有半桶水的人才喜欢荡成一桶水,没有底气,才要装。底气足的人,言谈举止,淡定从容,就像南老先生一般,虽然满腹经纶,却是满面春风,不知吹绿了多少江南才子,吹开了多少桃李芬芳,吹出了国学的春天。
大师走了,国学领域又一巨星陨落,痛之惋之惜之,今后无人能再比肩,无法再聆教诲。但我相信,以南先生的造诣和修为,定能流芳千古,永远活在当代学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