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春明/宋亮
201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长篇人物《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文章评价这位原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堪称“四有”干部的楷模。 文中提及,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称赞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百度:谷文昌,男,1915年10月生,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原林县石板岩乡)郭家庄人。他小时曾逃荒求乞,稍长当长工,学打石。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过区长和区委书记。1949年1月随军南下。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谷文昌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后历任中共东山县工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及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病逝。1987年7月15,谷文昌骨灰安葬在东山县赤山林场。1987年7月,在茫茫林海中树起一座“谷文昌同志万古长青”的丰碑。1990年,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学生三四万人捐资,为谷文昌建造了一座半身雕像。1991年,根据谷文昌一生的表现,(福建)省、市委发出“向谷文昌同志学习”的号召。1999年,全县各界捐资修建了谷文昌事迹展览馆及谷文昌公园。2001年4月(福建)省林业厅在东山召开现场会,将谷文昌誉为“林人楷模”,号召全省林业职工学习。2009年9月,谷文昌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朋友提醒我,说《人民日报》近日报道了一位叫“谷文昌”的人物,应该看看,写几句话。于是,我坐下来,认真看了若干报道、评论文章。老实说,我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总是因为一些感动忍不住流泪,虽然已经是不惑的年纪。看着看着,泪水就流出来,擦了一次又一次,难以下笔。一个去逝三十四年的县委书记,为什么能让人民群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让人民群众为他立碑塑像?
因为他心中装着党的宗旨。1950年,谷文昌随解放军南下支队,解放了离台湾最近的闽南海岛东山。旧社会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但压在东山人祖祖辈辈头上的风、沙、旱“三座大山”,还横亘在面前:群众分到了土地,但种不出粮食,分地又有什么用?当时,东山一年四季6级以上大风多达150多天,森林覆盖率仅0.12%;百年间,风沙不断吞没家园,天花、眼病泛滥,外出当苦力、当乞丐的十之有一;当地有7个“蔡姓”村,被风沙埋得只剩4个。“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党,革命是为了解放人民群众,建设是为了幸福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承诺。谷文昌是共产党旗帜下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了党的宗旨!
因为他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东山治沙,屡战屡败,有人气馁。“这沙灾,连神仙都治不好,听天由命吧。”谷文昌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1955年,谷文昌担任东山第三任县委书记。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种,一茬接着一茬种。“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1958年一开春,一连4天,数十万株木麻黄遍植全岛。然而,失败又至。站起来,再来。3年过去,421座山头、3万亩沙滩,尽披绿装,万亩防沙林、水土保持林,在童山、赤地、沙丘上傲然崛起,环护着田园村舍。“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被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治服了。人种树、树保地、地生粮、粮养人,东山从此美丽化蝶。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人民的需求就是党的任务,谷文昌用行动实践了它。
因为他时刻呆在人民群众中间。谷文昌爱说两句话。一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一句,“好的动机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要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必须深入群众,吃透情况。”在东山,每次下乡,谷文昌至少要交三个朋友,一个老贫农、一个队长和一个最困难的农民。全县60多个村400多名生产队长,他几乎都能叫出名字。1970年,下放到宁化县的谷文昌,被任命为隆陂水库的总指挥,他已经是56岁的老人,却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他总说,“关键时刻,干部在不在场效果大不一样”。植树造林,治理风沙,修建水库,战天斗地的场景里,总有他瘦削的身影。“谷公带头,哪能不听?”在最困难的时候,最艰苦的时候,他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哪个能不信服?这就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时刻呆在人民群众中间。
因为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谷文昌留下的工作笔记上写有这样两句:“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 谷文昌定下“为官两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他常对身边人、对家里人说,“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调到省城,他随身只带两个旧木箱和两瓮咸菜。家里也只是添置了几把藤椅、一张石桌。他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谷文昌说:“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群众生活,如果我们不关心群众疾苦,就是没有群众观点,就无所谓革命。”就是这样一位党的领导干部,对自己严格,对家人苛刻,不让子女沾半点光、捞半点好,留下的只有精神,没有财富。
生前一粒种,生后万山绿。谷文昌实在使我感动。能够长留心中的只有真善美,能够使人动容的只有伟大功绩。莫要问我为什么流泪,我的心中常有感动。谷文昌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是共产党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就是我们成长的方向,是若干领导干部的标准。
榜样的影响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榜样,所以,孩子们的人生轨迹离不开父母的影响。明星们引领时尚,因为大众视明星为榜样。许多人追随心中的榜样,而成为军人、警察、教师等;许多人因为榜样的一句话,用一生去实现一个承诺。作为领导干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上级就是下级的榜样,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榜样。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前赴后继的英烈,因为榜样就在他们身边,就在他们眼前。在百废待举的建设时代,为什么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模范人物,因为有好的榜样带领他们、鼓励他们。好的土壤催生好的榜样,而好的榜样滋润好的土壤。我们需要谷文昌这样的好领导作好榜样,在信仰、思想、行动上带领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榜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三十四年过去了,我们的党涌现出不少谷文昌这样的好领导、好干部,但是,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落马的官员,有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占据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的人,有马超群、关建军、梁达等职位不高却案情重大的人。有人说,是反腐败斗争中大量官员的落马造成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不信任,这是十分错误的,使人民群众对党怀疑、与党疏远的真凶,就是这些不为人民群众办事,伤害人民利益、伤害人民情感的腐败分子。拍马溜须的人提拔了,脚踏实地的就少了;歪门邪道的人升迁了,正儿八经的就少了。土壤坏了,培养好榜样就难。就算出现一个好榜样,再强大的宣传,也不如人民群众的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特别是县、乡、村等基层的领导干部,直接与人民群众接触,他们的言行、形象直接传递给人民群众,基层的好榜样少了,人民群众的感受自然就差了。
培养好榜样,需要好土壤。纵然个人修养能够抵制诱惑,但是,人性的弱点更加需要外来控制。在新时期,我们需要树立、宣传好榜样,更需要建设好土壤,努力使每一个领导干部成为谷文昌,都能给人民群众好的影响,带领人民群众向前走。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用《党章》管理好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组织、思想纪律,严进宽出,对于那些丧失共产主义理想,缺乏共产主义信仰,没有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的党员、干部,依照《党章》要求,坚决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保护好党的荣誉,提高党的威望。让那些在困难时冲在前面,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在群众里口碑良好的,真正具有先进、模范作用的人进入党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信服。
把评价、考核领导干部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要在领导干部考核、任用工作中实践群众路线,真正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要彻底改变“群众说千个好,不如领导说一个好”的局面,提拔、重用人民群众认可、拥护的人,提拔、重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人。对于人民群众反映不好,认为存在问题的领导干部,坚决不予提拔、重用。从而使领导干部改变“往上要”为“向下跑”,真正把人民群众放要眼里、放到心上。
建立、完善法律法规,把监督领导干部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好法制是好土壤的根本保障。要用完善而且严格的法律法规来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对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要有预见性防控。人民群众期待的,对反腐败斗争有重大意义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产登记公示制度、领导干部信息公开制度等,要尽快立法,并明确人民群众没有限制的监督权力,奖励人民群众对腐败问题进行举报,把领导干部的言行放到人民群众的监督下。
谷文昌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领导干部的好榜样,应该宣传他的重大贡献,影响更多的领导干部。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只有东山县的人民群众有最真实的感受,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亲眼看到过。但是,中国只有一个东山,却有千百个“西山”、“南山”,他们觉得谷文昌很遥远,甚至会怀疑他的存在、怀疑他的功绩,因为,他们身边没有出现谷文昌。他们知道总书记,却不知道自己的县委书记,甚至不知道镇委书记。所以,要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执行到位,使人民群众分享到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成果,就必须建设好土壤,让每一个领导干部成为谷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