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这一年调整了战略。考虑到英语离A区差距太大,我报考了B区的四川大学。现在说来好笑,因为川大是自主招生,但当时竟然没查资料,不懂这个信息。所以在今天的信息社会,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相关的信息,以免走冤枉路。
第二年,我的心态却没有第一年那么好。尽管报了川大,但没有购买川大指定的参考书。我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假如英语不过线,专业课考得再多也是没用的。因此这一年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又购买了新的辅导书,就是张剑的真题解析,新航道的读真题背单词,肖克的考前作文30篇。其它三门的书几乎没看。两门专业课只是看了其它版本的教材,与川大的指定参考书有很大的差距,也背得不牢。
结果2007年的成绩是:政治59,英语52,专一107,专二96,总分314分。而当年文学类A区的国家线是单科55,总分350,我,又一次落榜了。但我这个人就是心态好,尽管总分还不如去年,我却又在英语上看到了希望,一年进步17分,第三年应该没问题了吧。
2008——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
考研必须全力以赴,思想上稍微的波动,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这一年,学校安排我代了一个毕业班的课。代毕业班,是我作为一名老师的荣幸,因此心里是又激动又紧张,从知道教高三起,我考研的决心就松懈了一半。一来代毕业班是一名老师能力的体现吧,从教至今,还是第一次有这个机会;二来我认为代毕业班,绝不能对学生不负责任;三来我刚买了一套房子,手里的钱用得光光的,想多赚一年钱再读研。现在想来,当时的这些想法是多么地幼稚啊!
但我还是参加了那年的研究生考试。不过那年,我又调整了方向,报考了苏州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平时也没少准备,尤其在9-12月份的晚上还是非常认真地看政治资料,做英语真题,背专业课内容。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心态的作用。因为我消极的心态,决定了我的行动,也决定了最终的结果,而这一结果也让我欲哭无泪,捶胸顿足,抱憾终生。2008
的的成绩是这样的:政治76分,英语56分,专一125,专二121,总分378分,当年苏大考研总分排名第15名,最终录取26人,而我,就因为英语与国家线(57分)的一分之差而与苏大失之交臂,再次名落孙山。这次的落榜,让我痛彻心扉,让我后悔所有曾经消极的想法。如果我再努力一点点,那么一切都将改变。而现在,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本来我可以调剂到BC区的,但我抱着对苏大的一厢痴情,最终没有调剂,我相信,自己用一年的时间一定可以换来一分。